于福花:好儿媳胜似亲闺女

发布时间:2020-10-20   来源:荣成市
于福花对公公嘘寒问暖。
于福花每天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。

  □记者孙一平通讯员高金汇

今年69岁的于福花,家住崖头街道荷塘小区。从2015年开始,她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城区与城西街道丛家泊村,为年迈多病的公公送饭、送药。一辆电动车,每天10余公里路程,5年的坚持,直到今天。她说:“只要公公还在世上一天,我就伺候他一天。”

25年前,于福花与曲海章组建了新的家庭,也收获了新的家人——公公曲柱森。公公独自一人住在城西街道丛家泊村,随着年纪增长,日常生活越来越不方便,从那时起,于福花每周都会到公公家打扫卫生、清洗衣物,再蒸上一锅馒头、包子,照料老人起居。

2015年,84岁的曲柱森起夜时不小心摔伤了腿,此后行动不便,需要拄拐才能勉强行走,生活自理更加困难了。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好,于福花每天都会在家做好饭送到公公家。公公年纪大了牙口不好,又爱吃肉,于福花隔三岔五就买些新鲜五花肉,放些应季蔬菜剁成肉馅,再汆成丸子,既方便公公吃又保证营养均衡。

记者去曲柱森家中采访时,于福花刚摔伤了腿,膝盖又青又肿,走路一瘸一拐。原来,几天前,于福花听公公念叨着想吃地瓜,早上就想去地里刨些新鲜的拿过来。刨地瓜时,于福花不慎摔到路边的石头上,重重地磕到腿,半天起不来。女儿心疼于福花,劝她先别去送饭了,等伤势好一点再说。于福花说:“怎么也得先把老人伺候好,我不去,你爷爷该着急了。”她草草涂了些红花油,就匆匆往公公家中赶。

曲柱森家简朴的老式民房虽然装修简单,但是干净整洁,屋里也亮堂堂的。炕上摆着一张小桌子,放着水杯、暖瓶、卫生纸等生活用品,老人伸手就能拿到。

到了公公家,于福花像往常一样先将水槽里的碗筷洗刷干净,询问公公最近的饭菜是否可口,身体有没有不舒服。曲柱森已经89岁高龄,看上去面色红润、精神矍铄,尽管腿脚不便,却幸福满面。老人激动地表示,有这么个好儿媳妇,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。

“吃饭、洗衣服、收拾家务、看病都仗着儿媳,她每天骑着电动车来回跑,比亲闺女对我还亲,要是没有这么个好儿媳,我这个老头子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!”每当提起于福花的好,曲柱森眼中总泛着泪花。

于福花和丈夫的生活并不富裕,甚至有些拮据,丈夫在几年前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,身体状况一直不好,干不了累活,现在每个月靠做环卫工人补贴家用。于福花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顾着家里的饮食起居和照顾年迈的公公。尽管这样,于福花并不觉得委屈,在她看来,每天都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,这就是幸福。

谈起于福花,邻居们纷纷伸出大拇指“点赞”这位孝敬公公的好儿媳。“作为媳妇儿,每天来回跑照顾着公公是很不容易的,平常人不一定能做得到。曲大叔摔着那次,全是她在伺候着,买药送饭洗衣服,也全靠她。”城西街道丛家泊村村民曲桂娜说道。

最让人钦佩的是,面对公公年迈、丈夫劳动能力不足以及帮女儿照顾孩子等重重压力,于福花依旧乐观向上。“咱嫁到这个家里来,就得好好把日子过下去。做人要讲良心,对父母老人都得一个样,我的爹妈不在了,更得好好对公公,让他老人家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。”于福花说。

如今,城西街道已将曲柱森列为建档贫困户,定期上门进行体检,了解老人生活上是否有什么困难,每年过节都会送来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,村里的志愿者也会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、打扫院子,让于福花宽心了不少。

和睦的家庭,造就和睦的家风。于福花20余年如一日地孝敬公公,两个女儿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。女儿出嫁后也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公婆的生活,都是村里出名的孝顺媳妇儿。“我妈一直跟我们说,老的养你们小,你们得养老的老。在家怎么对自己的爹妈,就要怎么对公公婆婆。”于福花的小女儿说道。

在采访中,于福花始终面带微笑,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,换来公公和全家人幸福的笑容。

信用荣成微信公众号
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