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成市立机制、优流程、创服务 倾力打造全省建筑许可“荣成速度"

发布时间:2022-01-17   来源:荣成市

荣成市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先头兵,围绕建筑许可营商环境,进行了全流程、全覆盖改革,“一窗通办”“一天通办”等各项改革措施先行先试,便民利企“组合拳”不断推陈出新,改革试点全省领先,跑出建设项目审批加速度,企业拿地之后建设项目最快可10个工作日内启动,简易低风险项目实现“即来即办”1个工作日内办结。

一、以“四个一”推进项目审批行稳致远。即推行“一窗受理”、“一链办理”、“一网通办”“一岗多能”四个一工程,推进项目审批实现高效快捷。设立“综合受理”窗口,推进“全员通办”,实行项目审批事项全部上线运行,实现统一受理、并联审批、实时流转、跟踪督办。公布四个阶段主流程“一张表单”“一套申请材料”“告知承诺事项清单”。推行项目审批市县同权,通过“直接下放”、“下放实质性审核权”、“窗口前移”三种方式实现48个事项的“市县同权”,并通过“一窗受理”和全程网办,实现了属地范围内项目报建全链条闭环办理、并联审批。

二、以“四化两合”推进项目审批增效提速。“四化”即细化项目类型、标准化审批要素、优化办理流程、简化申请材料。一是细化了7类项目类型,分类梳理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。二是推行了全链条审批标准化。按阶段公布审批事项、申请材料、办理时限等信息。三是全面优化再造审批流程。土地招拍挂后,同步办理项目备案、不动产、用地及工程规划,人防、质量安全、消防审查与施工许可联合办理,竣工验收实行联合踏勘、多测合一。四是大幅简化材料。建立证照共享库,实行文件共享,凡不是法规规定的,以及通过网上前道手续取得的,一律不用提供,报送的纸质材料控制在3项以内。“两合”即方案审查联合、同类事项合并。一是建立方案联合审查机制。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,住建、审批、应急、教文民卫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,将人防结建条件、绿化方案、抗震设防等整合到该环节,不再单独办理。二是合并同类事项,变“多事为一事”。将工程规划许可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、应建防空地下室(设计条件书)合并为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,实现“三合一”;将质量监督、安全监督、人防质量监督、防空地下室建设许可、施工许可合并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,实现“五合一”。将临时规划许可、市政设施类审批、城市绿地树木审批、拆改迁供排水与污水设施审核、自建道路、管线与城市道路、管线连接批准、改变绿化使用性质合并为市政设施类审批,实现“六合一”。

三、以“三创两特” 推进项目审批服务上档升级。“三创”即三个创新,创新推行“拿地即开工”、“模拟审批”、“简易低风险”特色审批模式。对全市新供地的产业类工业项目,推广“提前介入”机制,进行前期精准辅导。在土地成交公示期间同步对用地、工程规划进行批前公示,公示期满后做到用地、不动产、工程规划、施工许可“多证齐发”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;在重大项目中试点推行模拟审批,项目未供地前视同已取得土地手续,各审批部门按要求预先审查,分别出具模拟审批意见,待供地完成后,出具正式审批文件,将模拟转化为正式审批。在全市内推行简易低风险审批,将流程中的立项、规划报建、施工许可合并作为一个阶段实行“一天通办”,将竣工验收作为一个阶段,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12天,相较于世行营评的18个环节、111天的办理流程,分别压缩了88.9%、89.2%。“两特”即推行两种特色服务,一是全程帮代办服务。成立上门服务小分队,推行“导帮代”服务模式,对全市重点项目、AA级以上信用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代帮办服务,由代办员全程跟踪服务、全程帮办代办。二是推行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、预约延时等特色服务。投资建设领域实行容缺办理和告知承诺34项占总事项数的57.6%,同时出台了建设项目容缺后补制度,全链条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实现可容缺38项,保留38项,取消13项。

信用荣成微信公众号
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微信公众号